顯示具有 會議討論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會議討論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

第三次會議100.09.30

討論內容:
1.指導教授確定指導日期:11/3(四)、12/22(四) am9:00
地點:鹿峰國小
2.請團隊成員於11/3日將完成之教案mail給教授修改,11/3當日須定稿。
3.11/3--12/22之間,教授會蒞校指導教學觀摩,時間於11/3再確認。
4.12/22為策略聯盟學校共同發表會時間。
5.此為校內活動學校無法給予公假,請老師預先調課。

上述規劃時程有變化,因教育局要求11月底前結案,所以上述時間會再往前修正,有最新消息會隨時po上,請隨時留意。

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

100年建國國小ITM團隊會議紀錄----第二次

100年建國國小ITM團隊會議紀錄----第二次
時間:100年9月21日 下午2:00-4:00
地點:四年丙班教室
主講人:林英杰
參加人員:育慧、美伶、維仁、彩玲、英杰、莊儀

內容概要:
1.成果平台介紹


2. 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

  • 參考資料:程秀山、陳淑貞(2004)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迷思與展望。教師之友,45(4),2-7。
  • 內容大綱:
  • 利用資訊融入教學依定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嗎?成效可能來自於對媒體的新鮮感、來自於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。
  • 利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習成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?添購設備、轉化教學方式、設計教材…
  • 每一位教師只要適當訓練,均可具備一定資訊融入教學能力?
  • 資科技只是輔助工具,使用前先省思自己的教學的不足之處,以及透過資訊科技能否彌補此不足,再來思考如何運用資訊科技來改善教學。如此才能凸顯資訊科技運用的正當性與合理性。
  • Roblyer(2003)指出,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前,必須先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為何?另外還需考慮,解決此問題除了運用資訊科技之外,是否有其他更具『相對優勢』的解決方法。
  • 沒有所謂『正確的』資訊融入教學模式,只要能解決學習問題並讓老師使用起來輕鬆順手的方式,都是正確的模式。

3.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常見範疇

  • 將抽象化教材軟換成視覺化
  • 引起學習動機
  • 提供學生重複練習
  • 課後評量
  • 模擬教學時無法獲得的環境

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

100年建國國小ITM團隊會議紀錄----第一次100.09.15

策略聯盟:鹿峰國小、三田國小、吳厝國小、建國國小
指導教授:台中教育大學 郭伯臣 教授 kbc@mail.ntcu.edu.tw
各校召集人:
鹿峰國小 劉景銘  組長 
三田國小 曾瓊慧  組長
吳厝國小 黃朝恭  主任
建國國小 林英杰  組長

本校團隊成員
林英杰、蔡育慧、朱彩玲、林欣宜、田維仁、林美伶


召集人報告
1.教授指導共四次
第一次:各校指導…………………...地點:建國國小
第二次:看教案(10月中旬)……….. 地點:鹿峰國小
第三次:看錄影(11中旬)………….. 地點:鹿峰國小
第四次:成果發表會(12月上旬)….. 地點:鹿峰國小

2.成果發表會,請團隊成員務必參加。最後一次擔任發表講師者,講師費800*2=1600

3.須辦理一場社區電腦研習4小時,徵助教。

3.計畫進行時程:
*        9月底前:團隊成員蒐集資料,開始寫教案(單元),可mail請教授修改
*        10月初前:完成教案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0月中旬教授看教案。
*        10中旬至11月初:開始實施,要錄影。……….11月中旬教授看上課錄影。
*        12月中旬:成果發表會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月中旬教授出席指導。

4.下次開會時間:9/19()8:40